柳崇禧: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在于电池
3月3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第四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柳崇禧接受记者采访央视网消息(记者张雷)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第四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柳崇禧在接受央视网
3月3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第四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柳崇禧接受记者采访
央视网消息(记者张雷)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第四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柳崇禧在接受央视网采访时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在于电池,我国在这个领域大有可为。
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2014年产销两旺,实现了近8万辆的年产销量。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达到25万辆。2月16日,科技部出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500万辆。
在柳崇禧看来,我国要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所作为,必须突破电池的瓶颈。“电池是会衰竭的,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电池衰竭的必然性,以为新能源车装上电池,充一次电能跑180公里,明年还能达到充一次电跑180公里,这是不可能的。明年只能跑160公里了,后年可能变成150公里或者140公里,再过两年只有100公里了。再比如,一辆新能源车卖30万,经过国家补贴后,消费者可能花20万就可以购得,看似省了一笔钱。可电池的质保期一般在10万公里左右。到了10万公里,就不能保证质量了。但是,一辆车的完全使用周期可不止10万公里,一般要到80到90万公里。可以想象,以后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大量跑完10万公里的车进入二手车市场,消费者还一肚子牢骚,因为没有人愿意花近10万块钱买第二块电池。”
我国的新能源车大多数采用锂电池,但锂电池技术整体水平仍落后于美国和日本。日本电池的平均能量密度要高出中国平均水平的30%到40%,充电次数也能达到中国的几倍。
柳崇禧希望有关部门组织中科院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包括一些高校,静下心来主攻电池技术,至少要保持电池技术和国际同步。“这点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两弹’都能搞出来,正负极材料不可能搞不出来。关键是要找到问题的症结点在哪里。现在补贴新能源汽车,鼓励消费者购买,过几年消费者可能会遇到新问题。我们给车企补贴很多钱,有的能补几个亿,但是对电池厂的补贴还不够,因为都补给了汽车厂,汽车厂用低价去买更多的电池。我国目前的补贴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我们现在要回过头、静下心来补课,补电池的课,加大电池的研发。”
柳崇禧建议,有关部门应该专门组织人员来做这方面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制定一个中长期计划,制定每年的目标,跟踪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使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