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电车网 > 新能源汽车 >

富士康造车全解析

富士康的合作车企又增加一家。2021年2月24日,鸿海科技集团与菲斯克发布联合声明,将联合开发电动汽车,这款电动汽车将由鸿海生产,冠以F

图片

富士康的合作车企又增加一家。

2021年2月24日,鸿海科技集团与菲斯克发布联合声明,将联合开发电动汽车,这款电动汽车将由鸿海生产,冠以Fisker品牌,面向北美、欧洲、中国大陆和印度等多个市场销售,预计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量产。

富士康在中国台湾地区被称为鸿海科技集团,可以看做是富士康的母公司。

菲斯克应该是鸿海的第四个被公开的、以代工方式合作客户。裕隆和吉利是合作的伙伴,帮助鸿海为车企进行代工项目。

第一个客户是菲亚特克莱斯勒(FCA)。2020年1月,双方签订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分别持股50%。合资公司的车辆设计和制造将是全新的,不采用FCA当前投资组合中任何电气化项目。据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透露,与FCA项目最快今年初就可开始。

第二个客户是拜腾。2021年1月,双方签订协议。拜腾负责落地研发,鸿海负责量产。

第三个客户或许会是法拉第未来(FF)。2月20日,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刘扬伟确认了富士康、吉利、法拉第未来正在讨论电动汽车方面的合作事宜。

车企找ICT代工企业完成汽车量产,似乎有点儿不走寻常路。

“电动车界的Android系统”——鸿海集团提供的造车解决方案,可能正是吸引这些车企的根本原因。利用鸿海集团的软硬件开放平台,车企特别是跨界而来的企业,可能造出硬件过硬,软件丰富,产品自定义的智能电动汽车。

像造手机一样造汽车的时代,即将到来了吗?

1

怎么造车

选择鸿海来完成车辆量产,很可能意味着你不是“一个人”在造车。

为造车,鸿海成立了MIH联盟。根据刘扬伟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月20日,MIH联盟共有736家全球厂商加入。该联盟预计将在3月将召开会员大会。

图片

MIH联盟是基于鸿海的MIH电动车软硬件开放平台而来。简而言之,鸿海把MIH软硬平台的底层结构开放出来,让开发者在框架内进行设计开发。

鸿海的目的是以软硬分离、分层的架构来解决复杂架构的难题,软硬软硬件分层的独立开发,每一层都可以独立的与更换,来做到减少开发周期、降低成本。

根据最新消息,鸿海今年推动以MIH平台为基础的造车工程,预估今年第四季度会有1款电动巴士,以及2款乘用车车款发布。

历时1年便可看到成果,这就是鸿海MIH平台想要达到的效果。

 

要了解鸿海如何造车,就要理解MIH平台。

 

下面大篇幅介绍下这个新名词——MIH平台。

 

(1)鸿海方案:借鉴Android体系

 

鸿海的这一思路,源于Android系统的启发。

 

2020年10月16日,鸿海集团举办第一届鸿海科技日,在会上,正式宣布推出MIH电动车软硬件开放平台,立志成为“电动车界的Android系统”。

 

鸿海的这一思路,是为了解决传统造车面临的难点问题。

 

鸿海认为的传统造车的难点是什么?

 

在MIH软件平台的鸿海技术长魏国看来,“目前汽车产业多数仍从硬件定义观点出发,架构相对复杂、管理难度高,系统相对封闭、参与难度高;现在电动车厂商的平台,多数也是封闭式的设计生态

“未来电动车是软件定义的开放生态。”如果借助软件的升级来给汽车改变它的所有的功能,还有体验。那么汽车的价值是持续提高的。

 

图片

(2)打造开放的软件平台

 

鸿海的解决方式是开放。

 

要理解鸿海集团解决方式,先要解释下Android系统的结构。

 

Android系统可以理解为,给应用开发者提供的一个框架,所有的应用开发都须遵守该框架的原则。

 

早期的Android系统结构大致分为4层,顶层是应用层 Applications、第二层是应用框架层 Application Framework、第三层是类库层,以及第四层是系统内核层Linux 。

 

图片

鸿海MIH平台也大概分为4层,就是将软件框架是建立在硬件平台之上,连接到车联网打造完整的EV开放平台;再加上EV Service Layer的服务层,来提供所有车上例如can通讯等其他服务,最终撑起整个架构。

 

图片

 

其中,VMs又可以分为mission critical(关键任务)和non mission critical(非关键任务)两部分来提供各种应用的需求。

 

最后,所有的应用将会连接到车联网,形成整个网联汽车生态。但是要打造开放的生态,最重要的还是要 evkit的开放,然后开发者来共同开发所有的应用。

 

例如,在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支持多种自驾应用,消费者在开车的时候,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最智能、最安全的自动驾驶模式。

 

再例如,以后所有的车子都是联网的汽车,可以通过车联网连接到smart home(智能家居)、 smart office(智能办公室)。“比如说车子还没到家,家里的空调可以自动打开的,相反的,你如果在家里你可以遥控你的smart car(智慧汽车),为你的指定的朋友、家人开关你的车子。”魏国章说。

 

鸿海会把底层所有的关键技术,还有开发工具提供给所有的开发者来使用。“我们相信将来所有最创新的应用可以对接到我们的平台,例如AUTOSAR的应用,还有自动驾驶的应用。”魏国章表示。

 

(3)硬件平台满足多种需求

 

硬件平台同样开放。

 

鸿华先进副董事长左自生是MIH硬件平台的负责人。

 

在鸿海科技日上,左自生介绍了MIH硬件平台的四大特色:一是模组化、弹性化、定制化,二是轻量化与一体成型,三是EEA架构,四是自动驾驶技术。

 

MIH平台可以支持各种车型的底盘设计,并根据实际需要定制,包括轴距、轮距、电池的大小等。动力方面,该平台所搭载的电机功率可在95kW到340kW范围内调整,驱动方式也支持前驱、后驱以及四驱。

 

MIH的硬件平台上,车厂还可以集成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

 

图片

 

 

在MIH平台上,可以集成四大车型。最小B+级车轴距为 2750mm,有前轮驱动模式可选,电池包容量 93kWh。前、后悬架分别是麦弗逊和拖曳臂。

 

C级车轴距为2860mm,有后驱和全轮驱动可选,电池包容量 100kWh。前、后悬架分别为双 A 臂和多连杆。

 

D级车轴距为2950mm,有前、后、全轮驱动三种模式可选,电池包容量为 100kWh,前、后悬架也分别为双 A 臂和多连杆。

 

最长轴距的E级车轴距可达 3100mm,有前、后、全轮驱动三种模式可选,电池包容量则达到了 116kWh,前、后悬架同样是双 A 臂和多连杆。

 

四款车型采用统一电机,其中前电机采用单速变速箱,最大输出功率为95kW~200kW,后电机有单速和两速两个版本,其中单速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50kW~240kW,两速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为340kW。

 

图片

 

 

车身方面,鸿海的弹性化模组可以配合现在市场上的主流设计,客户可以在MIH平台上去衍生多样化的车型,例如sedan(大轿车、厢式轿车)、mpv、suv 甚至是商用车。

 

图片

 

根据左自生的介绍,在制造中,鸿海集团利用自身在轻量化领域的积累,基于MIH平台的车辆将前悬架塔和后大梁一体式轻量化设计,让车辆操控更好,并有效降低胎噪声。

 

在车辆电子电气架构中,MIH平台的车辆采用EEA架构,让车辆机械和电子部件无缝衔接。

 

(4)组建联盟聚集各方力量

 

为了完成开放平台,鸿海借鉴Android建立的OHA(Open Handset Alliance)联盟思路,组建MIH联盟。

 

谷歌当时组建的OHA联盟是由34家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芯片制造商,以及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营运商组成。

 

不过,鸿海的MIH联盟更大,目前已经有超过700家厂商响应,其中包括亚马逊网路服务AWS(AmazonWeb Services)、微软(Microsoft)、联发科(MediaTek)、高通(Qualcomm)、德州仪器(TI)、意法半导体(ST)、罗姆(ROHM)、宁德时代等。

 

据媒体报道,MIH联盟规划今年6月底完成筹备,预估7月作为独立组织正式运作。

 

魏国章评价鸿海MIH联盟是“跳脱传统思维框架,从使用者经验的观点来看汽车设计。”这一思路将汽车产业带来文化冲击,不过魏国章认为,“这样的冲击是好事,冲击带来改变才能带来创新”。

 

当然,鸿海集团也强调,他们在电动车领域不做品牌,透过MIH平台开放规格,提供厂商选择造车的条件和技术内容。

 

2

凭啥造车

 

面对这一系列布局,大家肯定有疑问,这些是空中楼阁,还是确有基础。

 

回顾历史,你会发现,鸿海介入汽车产业的历史不短,且有相当丰富的整车配套经验、极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深厚的工程能力和相关人才。

 

用刘扬伟的话说:“我们唯一的弱势是不太懂车子,这个弱点可以透过平台解决造车解决”。

 

(1)长期ICT制造经验

 

在媒体询问鸿海布局电动车的优势及劣势时,刘扬伟表示,资通讯(ICT)即是强项”。他分析,目前竞逐电动车市场有传统整车车厂、网际网络厂商及资通讯业者三股势力,“传统造车业最懂车,不过供应链相对封闭;网际网络厂商将电动车视为软件平台,硬件制造能力相对弱。”

 

所谓ICT服务,是指IT(信息业)与CT(通信业)两种服务的结合和交融,通信业、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传媒业都将融合在ICT的范围内。

 

毕竟鸿海是全球ICT产品代工龙头,储备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

 

(2)丰富的供应商经验

 

2005年,鸿海就已开启布局汽车业。当年,鸿海买下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的台湾安泰电业100%的股权,开始制造电瓶线、倒车雷达及智能设备等车用电子用品。安泰电业的客户触及福特、大众、上汽通用、马自达等著名汽车公司。

 

2013年,鸿海进入奔驰、宝马等跨国车企的供应链,为其提供汽车配件、元件。

 

2014年,鸿海与北汽合作,共同投资研发、生产制造新一代动力电池及其系统,获取电池技术;同年又入股香港上市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和谐汽车。

 

鸿海在汽车产业的部分布局

图片

资料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