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能源汽车网 > 电动汽车 >

解读《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5万辆左右的造车新势力,日后将不会再被批准

12月18日,网易汽车从发改委官方了解到,《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审议通过,将于2019年1月10日起施行。新建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

12月18日,网易汽车从发改委官方了解到,《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审议通过,将于2019年1月10日起施行。新建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含现有汽车企业跨类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及其余由省级政府核准的汽车投资项目均不再实行核准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

新版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加速落地,使得新能源汽车行业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有助于遏制目前存在的盲目投资以及劣质产能过剩的问题。

在以往的政策中,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与新建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都要经过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进行核准。新政出台后,这两个投资项目将会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审批后,放在国务院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同时,“谁审批谁监管”原则的出台,也将使得地方在审批时加强监管作用。

《规定》落实后,一些有实力的造车新势力将会受益,获取资质的难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政策详解

在总则的第三条中,《规定》指出,要坚持“谁投资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着投资过热等现状。将监管责任下放至地方投资管理部门,有利于提高投资项目政府审批效率,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在总则的第六条中,《规定》指出,新建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含现有汽车企业跨类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及其余由省级政府核准的汽车投资项目均不再实行核准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从核准到备案,从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到地方投资主管部门,标志着汽车类投资项目审批权限的下移。

汽车产业由于其上下游产业链长,对于地方经济贡献较大,因此一直也是部分省及直辖市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地方政府也乐于培育当地汽车企业做大做强,因此规定中对于审批权限的下放,会一定程度上减小一些造车新势力企业获取生产资质的难度。

目前,造车新势力获取生产资质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近500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但发改委仅核发了16个新能源投资项目。算上拥有工信部资质的“双资质”造车新势力也仅仅是10家。

《规定》中同时也指出,新能源汽车要重点发展“车载传感器、中央处理器、专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与设备。在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下,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是争取产业制高点的关键。同时,目前大火的混动技术也入选了这一《规定》中,体现了发改委层面对混动技术的支持态度。

对于新建的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发改委在下放审批权限的同时,也给出了一系列硬指标。例如自建工厂时,纯电动乘用车不低于年产10万辆规模。而且还需要具有电池回收能力。同时,如果自建厂房,只可以生产自有商标与品牌的纯电动汽车。此前一些建厂规模为5万辆左右的造车新势力,日后将不会再被批准。这样的新规也被视为促使造车新势力向更高水平迈进。

本站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712937677@qq.com)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6965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到

0